『寻找厨师网│学习厨艺网』 ≡ 寻厨网欢迎您 ≡
手机版    微信微信

寻厨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帐号

QQ登录

扫一扫即可微信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各类技术讨论
    无需注册,马上免费发布:  招聘  求职  店铺
寻厨网,中国最大的寻找厨师学习厨艺网站。欢迎专业厨师和美食爱好者前来探讨!
 
寻厨网 门户首页 厨师新闻 查看内容

董浩:学厨师得先学画画 做菜就像谈恋爱

2012-6-1 23:03| 发布者: 寻厨网| 查看: 1493| 评论: 0

摘要: 绘画和美食是相通的,学厨师先要学素描。要成为一个好的美食家,那就先学画画学起吧。

 看董浩叔叔主持节目,欣赏董浩叔叔配音的动画片,听董浩叔叔讲故事……曾经因《大风车》、《天地之间》、《乐百氏智慧迷宫》、《芝麻开门》而走入千家万户的着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的形象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在中国,恐怕从三岁多的小孩到三十多岁的成人看到董浩都会叫他声“叔叔”。观众的年龄一天天变大,而董浩的年龄好像永远都停留在那个时刻。而看过《两个人的车站》和《阿信》的观众,都会被其中男主人公成熟的声音所征服,而为《米老鼠和唐老鸭》、《大鸟在中国》中米老鼠、机器猫配音的那个人同样是这位“董浩叔叔”。2009年,董浩与其他9位着名主持人共同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而他先后播讲的《戏说三国》、《笑话大王》等百盘音像出版物则被小朋友及朗诵界的朋友称为“故事大王”、“孙敬修第二”。

  “画画才是我的老本行”

  “其实,画画才是我的老本行,主持是业余,自己当年是歪打正着当了播音员。”采访在琉璃厂范扬、董浩的画室中进行。

  董浩感慨起他人生的阴差阳错:“祖上董卫国是清朝康熙年间兵部尚书,父亲董静山是解放前京城颇有名气的书画家。我从小受父亲影响,承家学,习书画,后来考上师范大学美术系,一毕业就当了美术教师。”不过,因为嗓音好,1977年董浩试着去参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招收播音员的考试,竟意外地从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从此我就进入了播音主持界,很少有观众知道我还会绘画。”从父亲的启蒙,到后来常常在北京工人文化业余创作组活动,画了许多大幅的批判“封资修”的宣传画,临摹了许多前苏联画稿,再跟着画家刘大为等大哥哥们参加笔会。如今,董浩笔下的京剧生旦净末丑恣纵飞舞,赋彩奔放,人物线条如错金锻铁,画面干湿浓淡大胆率真,勾勒点染多神来之笔,于光色淋漓中再现一个个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他认为,自己热衷这个题材,是因为对京剧人物内心感受强烈。在央视名嘴中,热衷画画的人还真不少。董浩说,自己常给王小丫、倪萍、朱军送画具。“他们也经常从我这里‘搜刮’墨、砚台、宣纸,我也乐意给他们送,鼓励他们多动笔,把我的绝活儿都教给他们。”董浩认为,主持人画画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

  “画画和美食相通”

  “其实,绘画和美食是相通的。”董浩话锋一转,谈起自己的另一大爱好——美食。“就我所知,许多名厨的书法绘画水平都很高。做一道‘满汉全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菜谱,名厨讲究用从荣宝斋买来的毛边纸,写软笔小楷,一道道菜名跃然纸上,这才能显示出你的文化品位,食客才会心悦诚服,这跟老中医开药方笔走龙蛇的文字功力是一个道理。‘文革’前的厨艺学校,学厨师先要学素描;而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则要先学油画,这说明什么?说明艺术是相通的。”

  “食色,食欲,食不厌精。我家出身官宦,遗传基因决定祖祖辈辈都好吃,而且深谙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诩“会吃”的董浩在2007年一个偶然机会担纲央视《天天饮食》的主持人,孩子们觉得他“可亲可敬”,大人觉得他“可爱可交”,插科打诨、诙谐幽默的“快乐大厨”主持风格使他在国内五星级宾馆和国外顶尖饭店上下通吃,赢得满堂彩。而“节目综合征”也不知不觉找上了门——因为5天录一集的电视节目被他一天就“歇人不歇马”地录完,时间长了导致腰肌劳损;成天大吃美食,让他的体重从180斤变成了210斤……于是,4年多后,他不得不与《天天饮食》遗憾作别。

  “美食是从祭品衍生出来的”

  何为饮食文化?在董浩眼中,观察一个民族文化的浑厚与否,下餐馆、品正宗本帮菜便一目了然。日本菜的特点是“重形不重味”,他们摆菜品时用尽了心思,松针、插花统统派上用场,但像三文鱼等主菜则力求原形、原味、原色;而越南菜的特点则是像在“做减法”,能让你快捷、方便地吃上就行了,而至于味道的酸辣甜倒在其次,这与农业国农事比较忙,平时顾不上讲究有关。

  纵观亚洲菜的本质,“做菜其实不是为了活人,而是从祭品衍生来的。”比如内蒙古的烤全羊,目的并不是首先给活人,而是先敬天,再敬地,“总要先做一番仪式才行”。而广东人的烤乳猪也是同样道理,“把整猪放倒后,要先敬完天地才能供人食用”。“节日”的“节”其实在古人眼里就是打劫的“劫”,过节放的爆竹也是为了“炸鬼”,所以说,过去的饮食首先起到一种“供品”、“祭品”的作用,然后人们才慢慢开始把这些食物给自己吃。

  “中餐西制按需定菜”

  而从“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形成、发展到不仅是为满足味觉需要而臻于吃饱、吃好,这是饮食文化更进一个层次的东西。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地球村”的概念逐渐形成,全世界饮食文化的大沟通、大融合成为一大新的趋势。“这可是我的一大新观察,”董浩说到此,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泛起了红光,“中餐西制、按需定菜”就是明显的变化。比如山西的过油肉,现在油就比以前放得少多了,而在往西式方法靠近;四喜丸子原来以肥肉为主,现在则只有两成肥肉;糖醋排骨原来要用很多糖,而现在则尽量用些代用品;原来多放盐,现在大家都知道少放,因为它是“白色毒品”。谈到此,董浩还用自己的见闻做了说明:“日本百岁老人很多。我在日本开画展,90多岁的老人穿着和服来观看,神清气爽,比我们90多岁的老人强多了,真是令人羡慕,这和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多数日本人一年才吃一公斤左右的油,吃东西以原汤、原生态为主,符合健康环保的要求。”

  董浩思维敏捷。“马可波罗如果不来中国,就未见得有在意大利‘鼓捣’出比萨的念头;而清代的火烧、炸茄盒则是汉族借鉴满族的吃法。”经常游历于伦敦、巴黎、东京、纽约等大都市的董浩,独独得出了个斩钉截铁的结论——北京的餐饮文化永远是全国或全世界的前沿,全世界的美味都能在北京街头找到。“北京的地气旺、地气盛,不管是川菜、鲁菜还是粤菜,刚进北京时是一个味儿,但过了一年后你再去看,全成‘京味’了。这就是地域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使然。北京精神中的包容,用在饮食文化中也很贴切。”说到此,董浩脸上洋溢着“北京爷们”的得意。

  饮食文化经过普及、大融合后,还会有个提高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北京人又唱了主角,比如吃贵州的酸汤鱼时,爱学习的北京人总会问“酸者何来”;吃过桥米线,北京人也会不厌其烦地询问其典故。这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董浩则把这一过程总结为:菜品的味道除了要用味蕾去品外,还要用心灵与大脑去拥抱、品味,这样才能吃出文化底蕴。“说句俗点儿的话,就是到景山一个来回不如爬珠峰一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胖胖的董浩学着爬山时气喘吁吁的样子,令人捧腹。


12下一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猜你喜欢
谁能hold住厨师服?李易峰表情严肃,鹿晗很专业!
谁能hold住厨师服?李易峰表情严肃
如今高富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妹子们的择偶要求,现在妹子们心中的...
北大IT女学霸变美女食神:赴美学厨师
北大IT女学霸变美女食神:赴美学厨师
艾琦在芝加哥的公园  第一场比赛结束后艾琦和老师的合影,背景...
登录提醒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浏览大图和体验更多精彩哦! 点此登录 | 点此注册 |
关闭

禁止内容|联系我们|个性菜谱|成长旅程|法律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图标 京ICP备15030633号-1 |网站地图 |站长统计 |清除痕迹|申请友链

建议使用IE8/9,火狐,360双核极速等浏览器浏览本站,以体验最佳效果           百度一下“寻厨网”  “寻找厨师”  “学习厨艺”

申明:本站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留言,将在24小时内删除。  [衷心感谢 Discuz!X2.5 的大力支持]

回顶部